乘风破浪的团队
《乘风破浪的姐姐》上周收官了。整场让我最难忘的是成团感言时,大家对自己原来团队的不舍。黄龄说:“我最想和你们六个乖乖成团。”宁静也说:“我也只想和我的七位姐姐成团。”对于我这样的吃瓜群众来说,狗尾续貂的成团之夜没啥可说的。我喜欢的是几次公演中,姐姐们从一个个单打独斗的个体,经过再造与整合,形成一支支目标统一、极具凝聚力的队伍,并且输出了1+1>2的团队绩效。
理想的高绩效团队是“具有凝聚力的团队,是一群高效而又团结的人,他们之间的结合非常紧密,使得整体实力大于个人实力之和。”而想要打造高绩效的团队,必须要形成团队纪律。在《如何建设软件团队?》一文中,我们解释了“团队纪律”指的并不是需要被强制执行的规章制度。而是思想层面的“共识”与执行层面的“个人纪律”。这个观点在姐姐们的成团之旅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浪姐》的“共识”从头到尾都是成团出道,看似明确,实则经历了两个阶段的才最终形成。第一阶段是个人阶段,代表姐姐万茜。最开始,万茜对于成团出道这一目标是不认可的。第五期节目中她说“想来做这个节目是奔着玩来的”。而经历了一公组内淘汰三人后,万茜的“共识”进入了第二阶段——团队阶段。她在二公采访时说“大家为着同一个目标,在奋斗、在努力,它会像浪一样,一直在后面推着我不停地往前走,有了一个女团的感觉。以前的斗志没有那么强烈,但现在我要赢!姐妹们,搞起来!”跟她一样前期缺乏“共识”的姐姐还有阿朵,直到当了复活团的队长后,她的“共识”才从个人阶段进入团队阶段,把临时组起来的复活团带出了团魂。
如果说上面两位“佛系”姐姐是缺乏个人共识的代表,而以黄圣依、张萌、张雨绮、刘芸代表的《艾瑞巴迪》组,则是缺乏团队共识的代表。她们个个都想赢,个个都有专业意见,个个都是队长,个个都觉得挺好……舞蹈总监Kenn在看了她们的排练后,给出了一个很到位的表情。他说:“如果只是完成个人的部分是没用的,整个团队一起完成得好,你才能留下来。”这句话深深刺激到了这帮姐姐,纷纷表示要练一百遍,没脸吃饭,要抠动作。看着镜子里一队人越跳越齐,这群极具个人色彩的姐姐也以自己的方式凝聚成了《艾瑞巴迪》团。
在工作中,达成“共识”意味着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清楚自身的角色;参与制定和评审工作目标、团队目标与个人目标;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识别出适合团队的工作流程与标准,并为团队工作的达成,制定详细且资源平衡的计划——在意识层面,形成高度统一的认知与理解。
悲欢离合、跌宕起伏的成团之旅,终于让姐姐们在思想层面形成了“共识”。接下来便是执行层面了——作出自身切实可行的工作承诺,用实际行动保证团队作出的工作承诺得以兑现,从而达成共识。这就是个人纪律。
个人纪律对成员的要求便是“自觉”。通常我们认为的自觉,只有行动上的自觉。这一点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认知上的自觉——自我觉察出完成工作的能力水平。看得清,才能定得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才能靠谱地兑现个人对于团队的工作承诺。
《浪姐》中,让我印象深刻的个人纪律代表是伊能静。作为德高望重的老前辈,记不住动作的她并没有遮遮掩掩,而是选择了最硬核的方式。她很清楚自己的状况——年纪大、体能记忆都跟不上,没有舞蹈基础,再加上高难度的《彩虹节拍》。为了不给团队拖后腿,她的方式就是逼着自己一遍遍疯狂练习,直到形成肌肉记忆。这种“笨”办法,让她在舞台上从没掉过链子,一路挺进总决赛。
同样很“自觉”的还有张雨绮。二公时她信心受挫,首次怀疑自己的业务能力。凭借超高人气,她肯定可以顺利过关。但她却觉得自己跳得不好要担责任,要练、要加大招,要第一名。最终《管他什么音乐》以开场第一名的成绩一路无人赶超。
比赛有输赢,但高绩效的团队却没有。认知与行动的双自觉,加上共识的内驱力,使得姐姐们的每一次公演都是高绩效的。而高绩效的团队经历,也反过来给了成员们前所未有的无限可能。最终,唯一留下的X姐姐张雨绮顺利成团,“小朋友”李斯丹妮斩获了X-Leader,复活的孟佳排名第三,而不想跳舞的宁静拿了C位。
不管谁成团,谁没成团。这段乘风破浪的旅程都以团队之名,成就了每一位姐姐的30+人生。个人贡献团队,团队成就个人。作为吃瓜群众,我记住的是个人的无惧突破和团队的精彩表演,也期望这样高绩效的团队与个人输出可以持续到成团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