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MI过程域详解-量化项目管理(QPM)之概述
过程域量化项目管理(QPM)是CMMI-DEV成熟度4 级项目管理类过程域。
一、QPM过程域的目的
量化项目管理(Quantitative Project Management,QPM)的目的在于量化地管理项目,以达成项目已建立的质量与过程性能目标。
二、QPM过程域简介
“量化项目管理”过程域涉及以下活动:
• 建立并维护项目的质量与过程性能目标
• 组成项目已定义的过程以帮助达成项目的质量与过程性能目标
• 选择对理解性能起关键作用并有助于达成项目质量与过程性能目标的子过程与属性
• 选择将用于量化管理的度量项与分析技术
• 使用统计与其它量化技术来监督所选子过程的性能
• 使用统计与其它量化技术管理项目,以确定项目的质量与过程性能目标是否正在得到满足
• 对所选定的问题执行根本原因分析,以解决在达成项目质量与过程性能目标上的不足
通过使用组织级过程性能过程,建立用于实现高成熟度的组织级过程资产,包括质量与过程性能目标、所选过程、度量项、基线以及模型,并用于量化项目管理过程。在必要时,项目可以使用组织级过程性能的过程来定义附加的目标、度量项、基线及模型,以有效地分析并管理性能。将量化项目管理过程所产生的度量项、度量及其它数据纳入组织级过程资产。通过这种方式,组织与项目通过使用改进后的资产而从中受益。项目已定义的过程是一个相互关联的子过程集合,其构成项目的一个集成而且一致的过程。“集成项目管理”实践描述了通过从组织的标准过程集中选择与裁剪过程,来建立项目已定义的过程。
与“集成项目管理”实践不同,“量化项目管理”实践有助于形成对于过程或者子过程所期望性能的量化理解。通过为项目评价备选过程或子过程,并选择那些最可能达成质量与性能目标的过程或子过程,这种量化理解被用作建立项目已定义过程的基础。与供方建立有效的关系对于成功地实施本过程域也至关重要。建立有效的关系包括为供方建立质量与过程性能目标,确定用于深入了解供方的进展及绩效的度量项与分析技术,并监督达成那些目标的进展。
量化管理的一个基本要素是对预测有信心(即,能够准确地预测项目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其质量与过程性能目标的能力)。基于对可预测过程性能的需要,选择将使用统计与其它量化技术管理的子过程。另一个量化管理的基本要素是理解在过程性能中遇到的偏差本质和程度,并且察觉项目的实际绩效何时可能不足以达成项目的质量与过程性能目标。
因此,量化管理包括统计思维方式与各种统计技术的正确使用。
统计与其它量化管理技术用于开发对过程的实际性能的理解,或者预测过程的性能。这些技术可用于多个层面,从对单个子过程的关注到对跨生命周期阶段、项目以及支持职能的分析。非统计技术提供了不够严格但依然有用的方法集,它与统计技术一起帮助项目理解是否质量与过程性能目标正在得到满足,并识别任何需要的纠正措施。
本过程域适用于管理项目。应用这些概念来管理其他组与职能有助于将组织绩效的不同方面关联起来,从而提供一个基础,来平衡并协调存在竞争的优先级关系,以应对更广泛的业务目标集合。
从本过程域的使用中可能获得收益的其他组与职能的实例有:
• 质量保证或者质量控制职能
• 过程定义与改进
• 内部研究与开发职能
• 风险识别与管理职能
• 技术探索职能
• 市场研究
• 客户满意度评估
• 问题跟踪与报告
三、QPM过程域相关的其他过程域
参阅“原因分析与解决”过程域,以进一步了解如何识别所选结果的原因并采取行动,以改进过程性能。
参阅“集成项目管理”过程域,以进一步了解如何建立项目已定义的过程。
参阅“度量与分析”过程域,以进一步了解如何使度量与分析活动协调一致并提供度量结果。
参阅“组织级过程定义”过程域,以进一步了解如何建立组织级过程资产。
参阅“组织级绩效管理”过程域,以进一步了解如何主动地管理组织的绩效以满足其业务目标。
参阅“组织级过程性能”过程域,以进一步了解如何建立并维护对组织标准过程集中所选定过程性能的量化理解,以支持达成质量与过程性能目标,并提供过程性能数据、基线与模型,以量化管理组织的项目。
参阅“项目监督与控制”过程域,以进一步了解如何提供对项目进展的了解,以在项目绩效显著偏离计划时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
参阅“供方协议管理”过程域,以进一步了解如何管理从供方采购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四、QPM过程域的特定目标与特定实践摘要
SP 1.1 建立项目的目标
SP 1.2 组成已定义的过程
SP 1.3 选择子过程与属性
SP 1.4 选择度量项与分析技术
SP 2.1 监督所选定子过程的性能
SP 2.2 管理项目绩效
SP 2.3 执行根本原因分析
【QPM过程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