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MI过程域详解-量化项目管理(QPM)之SG1 准备量化管理
SG 1 准备量化管理
量化管理的准备工作得以进行。
准备活动包括建立项目的量化目标,组成有助于达成那些目标的项目已定义过程,选择对理解性能及达成目标起关键作用的子过程与属性,并选择支持量化管理的度量项与分析技术。
当需要与优先级发生变更时,当对过程性能有更好的理解时,或作为风险缓解或纠正措施的一部分时,这些活动可能需要重复进行。
SP 1.1 建立项目的目标
建立并维护项目的质量与过程性能目标。
当建立项目质量与过程性能目标时,要考虑项目已定义过程中会包括的过程,并考虑历史数据对这些过程的性能具有何种意义。这些考虑连同技术能力等其它方面一起,可以有助于项目建立现实的目标。在适当的细节层次建立并协商项目的质量与过程性能目标(例如,单个产品组件、子过程、项目团队等),以允许在项目级对目标与风险的整体评价。随着项目进展,当对项目的实际绩效获得了解、并且更加可预测时,就可以更新项目目标,以反映相关干系人变化的需要与优先级。
CMMI模型中,QPM过程域的工作产品实例:
1. 项目的质量与过程性能目标
2. 对不能达成项目目标的风险所进行的评估
CMMI模型中,QPM过程域的子实践:
1. 评审组织的质量与过程性能目标。
该评审确保项目成员理解项目运行的更广范业务环境。项目的质量与过程性能目标是在这些总体组织级目标的环境中制订出来的。
参阅“组织级过程性能”过程域,以进一步了解如何建立质量与过程性能目标。
2. 识别客户、供方、最终用户及其他相关干系人的质量与过程性能需要及优先级。
典型情况下,对相关干系人需要的识别会在早期就已开始(例如,在工作说明书的开发期间)。在需求开发期间,进一步挖掘、分析、提炼、划分优先级以及平衡这些需要。
可能要为其识别需要与优先级的质量与过程性能属性的实例有:
• 周期
• 可预测性
• 可靠性
• 可维护性
• 可使用性
• 及时性
• 功能
• 准确性
3. 定义并文档化项目可度量的质量与过程性能目标。
定义并文档化项目的目标涉及以下方面:
• 纳入合适的组织级质量与过程性能目标
• 编写反映质量与过程性能需要的目标,以及客户、最终用户及其他相关干系人的优先级
• 确定将如何达成每个目标
• 评审这些目标以确保它们是足够明确的、可度量的、可达到的、相关的以及有时限性的可度量的质量属性的实例有:
•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 在已发布产品中的缺陷的数量及严重程度
• 关键资源使用率
• 对已提供服务的客户投诉数量及严重程度
可度量的过程性能属性的实例有:
• 周期时间
• 返工时间的百分比
• 产品验证活动中已移除缺陷的百分比(可能按照验证的类型进行区分,例如同级评审与测试)
• 缺陷逃逸率
• 在产品交付(或者服务开始)后第一年内发现的缺陷(或者已报告的事件)数量及严重程度项目质量与过程性能目标的实例有:
• 保持变更请求工作清单规模在一个目标值之下。
• 在目标日期以前,在敏捷环境下将速度提升到一个目标值。
• 在目标日期以前,将空闲时间降低一定的百分比。
• 将进度延误保持在一个规定的百分比以下。
• 在目标日期以前,将总生命周期成本减少规定的百分比。
• 在不影响成本情况下,将交付给客户的产品中缺陷减少10%。
4. 衍生中期目标,以监督达成项目目标的进展。
可以针对所选生命周期阶段、里程碑、工作产品以及子过程的属性建立中期目标。
由于过程性能模型描述了产品与过程属性之间的关系特征,因此这些模型可以用来帮助衍生出指导项目达成其目标的中期目标。
5. 确定不能达成项目的质量与过程性能目标的风险。
风险是已建立的目标、产品架构、项目已定义的过程、所需的知识与技能的可用性等因素的函数。过程性能基线与模型可以用来评价达成一系列目标的可能性,以及提供协商目标与承诺的指导。这些风险的评估可以包括各种项目干系人,并且可以作为下一子实践中所描述的冲突解决部分来执行。
6. 解决项目的质量与过程性能目标间的冲突(例如,如果不在一个目标上妥协,另一个目标就不能达成)。
过程性能模型可以帮助识别冲突,并有助于确保在不引入新的冲突或者风险的情况下解决冲突。
解决冲突包括以下活动:
• 为目标设置相对优先级
• 根据长期的业务策略以及短期需要,考虑备选目标
• 让客户、最终用户、高层管理人员、项目管理人员及其他相关干系人参与权衡决策
• 必要时修订目标以反映冲突解决的结果
7. 建立项目的质量与过程性能目标与其来源的可追溯性。
目标来源的实例有:
• 需求
• 组织的质量与过程性能目标
• 客户的质量与过程性能目标
• 业务目标
• 与客户及潜在客户的讨论
• 市场调查
• 产品架构
识别并追溯这些需要与优先级方法的一个实例是质量功能展开(QualityFunction Deployment,QFD)。
8. 定义并协商供方的质量与过程性能目标。
9. 必要时修订项目的质量与过程性能目标。
SP 1.2 组成已定义的过程
使用统计与其它量化技术,组成使项目能够达成其质量与过程性能目标的已定义过程。
参阅“集成项目管理”过程域,以进一步了解如何建立项目已定义的过程。
参阅“组织级过程定义”过程域,以进一步了解如何建立组织级过程资产。
参阅“组织级过程性能”过程域,以进一步了解如何建立过程性能基线与模型。
组成项目已定义过程超出了在“集成项目管理”过程域中描述的过程选择与裁剪。它包括识别一个或多个过程或子过程的备选过程,执行性能的量化分析以及选择最能帮助项目达成其质量与过程性能目标的备选方案。
CMMI模型中,QPM过程域的工作产品实例:
1. 用于评价项目备选方案的准则
2. 备选子过程
3. 将包括在项目已定义过程中的子过程
4. 对不能达成项目目标的风险评估
CMMI模型中,QPM过程域的子实践:
1. 建立用于评价项目备选过程的准则。
准则可以基于以下内容:
• 质量与过程性能目标
• 过程性能数据的可用性以及评价备选过程的数据的相关性
• 对不能达成项目目标的风险进行评估
• 存在可用于评价备选过程的过程性能模型
• 产品线标准
• 项目生命周期模型
• 干系人需求
• 法律与法规
2. 识别项目的备选过程与子过程。
识别备选过程可以包括如下一个或多个活动:
• 分析组织级的过程性能基线以识别有助于达成项目的质量与过程性能目标的候选子过程
• 从组织的标准过程集以及在过程资产库已裁剪的过程中识别有助于达成目标的子过程
• 从外部来源中识别过程(例如,其他组织、专业会议、学术研究等)
• 调整所应用的子过程级别或者强度(进一步详细的描述见接下来的子实践)
调整所应用的子过程级别或者强度包括如下选择:
• 将要进行同级评审的数量、类型与时间
• 用于特定任务的工作量或日历时间
• 参与人的数量与选择
• 执行特定任务的技能水平需求
• 专业化构造或验证技术的选择性应用
• 复用决策与相关风险缓解策略
• 将被度量的产品与过程属性
• 管理数据的采样率
参阅“集成项目管理”过程域,以进一步了解如何使用组织级过程资产来计划项目活动。
3. 分析备选子过程的相互作用以理解子过程之间的关系,包括它们的属性。
分析这种相互作用可以深入理解特定备选方案的强项与弱项。可通过具有过程性能数据的组织级过程性能模型的校准来支持此分析(例如,在过程性能基线中描述的特征)。如果现有的过程性能模型不能处理在考虑之中的备选子过程之间的重要关系,并存在不能达成目标的高风险,则需要追加建模。
4. 对照准则评价备选子过程。
在适当的时候,使用历史数据、过程性能基线以及过程性能模型,以帮助对照准则评价备选子过程。特别是在高风险情况下,这些评价可能包括使用敏感性分析。
参阅“决策分析与解决”过程域,以进一步了解如何评价备选方案。
5. 选择最能满足准则的备选子过程。
在对已经识别出最可用的备选方案获得信心之前,可能有必要反复执行几次前面的子实践所描述的活动。
6. 评价不能达成项目的质量与过程性能目标的风险。
对于选定的备选已定义过程的相关风险的分析可能导致识别出需要被评价的新备选方案,以及需要更多管理人员关注的领域。
参阅“风险管理”过程域,以进一步了解如何识别并分析风险。
SP 1.3 选择子过程与属性
选择对评价性能起关键作用,并有助于达成项目质量与过程性能目标的子过程与属性。
一些子过程之所以关键是因为它们的性能显著地影响或有助于项目目标的达成。正如在第二个特定目标的第一个特定实践所描述,这些子过程可能是使用统计与其它量化技术进行监督并控制合适的候选。同样,这些子过程的一些属性可以充当下游子过程期望的过程性能的先导指示器,也可以用来评估不能达成项目目标的风险(例如,通过使用过程性能模型)。
扮演如此关键角色的子过程与属性可能作为上一个特定实践所描述的分析的一部分已经被识别出来。对于小项目,以及项目可能无法足够频繁地生成子过程数据来支持充分灵敏的统计推断的场合,通过在多个相似的迭代、团队或项目间对性能的考查,仍然有可能形成对性能的理解。
CMMI模型中,QPM过程域的工作产品实例:
1. 用于选择达成项目目标的关键子过程的准则
2. 所选择的子过程
3. 有助于预测未来项目绩效的所选子过程的属性
CMMI模型中,QPM过程域的子实践:
1. 分析子过程、其属性、其它因素以及项目绩效结果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本原因分析、敏感性分析或过程性能模型可以帮助识别子过程及其属性,这些子过程及其属性对特定性能结果的达成(以及性能结果的偏差贡献最大,或者对将来达成性能结果来说是有用的指示器。
参阅“原因分析与解决”过程域,以进一步了解如何确定所选结果的原因。
2. 识别用于选择对达成项目质量与过程性能目标有关键贡献的子过程的准则。
用于选择子过程的准则的实例有:
• 与应对项目目标的绩效结果具有强相关性。
• 子过程的性能稳定具备重要性。
• 子过程性能不良与项目的重大风险相关联。
• 一个或多个子过程的属性充当项目所用过程性能模型的关键输入。
• 子过程将以足够高的频率执行,为分析提供充分的数据。
3. 使用已识别的准则选择子过程。
历史数据、过程性能模型与过程性能基线有助于对照选择准则评价候选子过程。
参阅“决策分析与解决”过程域,以进一步了解如何评价备选方案。
4. 识别将被监控的产品与过程属性。
这些属性可能作为执行前面的子实践的一部分已经得到识别。
不论关联子过程在项目中是否已受控,对当前或未来子过程提供深入理解的属性都可以成为监督的候选。同时,一些相同的属性可能起到其它作用,(例如,在“项目监督与控制[PMC]”中所描述的有助于监督项目进展与绩效的属性)。
产品与过程属性的实例有:
• 执行子过程所花费的工作量
• 子过程执行的速度
• 组成子过程的过程元素的周期时间
• 作为子过程的输入的、所消耗的资源或材料
• 执行子过程的员工的技能等级
• 用于执行子过程的工作环境的质量
• 子过程输出量(例如,中间工作产品)
• 子过程输出的质量属性(例如,可靠性,可测试性)
SP 1.4 选择度量项与分析技术
选择将用于量化管理的度量项与分析技术。
参阅“度量与分析”过程域,以进一步了解如何使度量与分析活动协调一致并提供度量结果。
CMMI模型中,QPM过程域的工作产品实例:
1. 在量化管理中使用的度量项与分析技术的定义
2. 度量项与项目的质量与过程性能目标的可追溯性
3. 所选子过程与其属性的质量与过程性能目标
4. 由项目所使用的过程性能基线与模型
CMMI模型中,QPM过程域的子实践:
1. 从支持量化管理的组织级过程资产中识别公共度量项。
参阅“组织级过程定义”过程域,以进一步了解如何建立组织级过程资产。
参阅“组织级过程性能”过程域,以进一步了解如何建立性能基线与模型。
产品线或其它分层准则可以将公共度量项加以分类。
2. 识别可能需要的附加度量项,以覆盖所选子过程的关键产品与过程属性。
在某些情况中,度量项可能仅供研究使用。应该对这样的度量项进行明确的标识。
3. 识别用于管理子过程的度量项。
当选择度量项的时候,要记住如下考虑:
• 从多个来源(例如,不同的过程、输入源、环境)或随时间(例如,在某个阶段层面)将数据聚合在一起的度量项,可能掩盖潜在的问题,使问题识别与解决变得困难。
• 对于短期的项目,在继续使用非聚合的数据支持单个项目的同时,可能有必要从一个过程的多个相似实例中聚合数据使其过程性能分析成为可能。
• 选择不应该仅限于进展或性能度量项。“分析度量项”(例如,审查准备率、员工技术水平、测试中的路径覆盖度)可能对过程性能提供更深入的了解。
4. 明确说明度量项的操作定义、在子过程中的采集点以及怎样确定度量项的完整性。
5. 分析所识别度量项相对于项目质量与过程性能目标的关系,并衍生出子过程的质量与过程性能目标,这些目标说明了各选定子过程中各度量属性的既定指标(例如,阈值、范围)。
衍生的子过程质量与过程性能目标的实例有:
• 保持代码评审速率在每小时75 至100 行代码
• 保持需求收集会议在三小时以内
• 将测试速率保持在每天执行的测试用例大于一个规定的数量
• 保持返工水平在规定的百分比以下
• 保持每天生成用例的生产率
• 保持设计复杂度(扇出率)在规定的阈值以下
6. 识别将要在量化管理过程中使用的统计与其它量化技术。
在量化管理中,使用统计与其它量化技术对所选子过程的过程性能进行分析,这些技术有助于描述子过程偏差的特征、识别统计上非预期行为表现的发生时间、识别何时偏差过度,并调查原因。用于过程性能分析的统计技术的实例包括统计过程控制图、回归分析、方差分析以及时间序列分析。
对未被选定的那些子过程的性能在项目绩效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可能会使项目受益。同样可以识别统计与其它量化技术来处理这些子过程。有时统计与其它量化技术涉及图形显示的使用,这有助于将数据与分析结果之间的联系可视化。这些图形显示可以有助于将一段时间的过程性能与偏差(即,趋势)可视化,识别问题或机会,并评价特定因素的影响。
图形显示的实例有:
• 散点图
• 直方图
• 箱线图
• 运行图
• 石川图
其它用来分析过程性能的技术实例有:
• 计数单
• 分类法(例如,正交缺陷分类法)
7. 确定需要哪些过程性能基线与模型以支持所识别的分析。
在某些情况下,按照“组织级过程性能”过程域中描述的方式所提供的基线与模型的集合,可能并不能充分支持量化项目管理。在项目的目标、过程、干系人、技能水平或环境与当初建立基线与模型时所针对的其他项目不同的时候,这样的情况可能发生。随着项目的进展,来自该项目的数据可以充当更具代表性的数据集,以建立缺少的或项目特定的过程性能基线与模型集。用假设检验的方法将项目数据与以前的历史数据相比较可以确认是否需要额外建立项目特定的基线与模型。
8. 搭建组织级或者项目支持环境以支持度量项的收集、衍生与分析。
这样的环境搭建在以下的基础上进行:
• 组织的标准过程集的描述
• 项目已定义过程的描述
• 组织级或项目支持环境的能力
9. 必要时修订度量项与统计分析技术。
【QPM过程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