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意识升级2.0
上一篇《质量:“PM,你怎么可以放弃我?!”》,我们匡正了PM的一个意识:质量是PM的底线和目标,也算是PM意识升级的1.0。同时提出,只有“正确的做正确的事”才是保证质量,且成本相对最低、进度相对最快的做法。
在这一过程中,“正确的事”是“将用户需求转化为有效的软件解决方案”,也可以叫做项目目标,以质量为底线。而“正确的做”是由一系列活动组成的,完成需求转化的过程,是今天我主要聊的话题:
是什么支撑了“正确的做”?
以及它们与质量之间又有多亲密?
A答案:人
表面亲密度:
实际亲密度:
“正确的做”离不开人。如果你访谈100位IT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会有99位告诉你:“最缺的是人”。这不稀奇。“一夫当关”的超级程序员恐怕是很多IT企业梦寐以求的人才。他们远比普通的软件工程师更有成效,可以“凭直觉”一流的完成工作,交付更高质量的软件产品。
可是,光有神一般的超级程序员,就可以保障软件质量吗
果真如此的话,拥有超级程序员的的软件组织,比如IBM、Apple、Google、华为、阿里巴巴……就不应该存在软件质量和生产能力方面的问题。而事实上,这些知名企业与其他软件组织一样,面临着几乎相同的管理问题。这也证明,超级程序员的神话,并不是解决质量问题的金钥匙。
成功的软件企业早已经认识到“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即便再优秀的超级程序员,都需要一个结构化、制度化的工作流程,来保障高效的团队协作和一流的质量交付。人才是基础,这不可否认,但只有在有序的过程支持下,一流人才,才能一流的完成工作,才能在自身价值与企业价值之间找到双赢的平衡点。
B答案:技术
表面亲密度:
实际亲密度:
软件行业的技术导向,可能会让人产生错觉,认为某些技术先进的工具或方法可以奇迹般的消除软件问题。这种观点不仅错误,而且危险。质量的提升离不开技术,但是不假思索的依仗技术“万能药”,会使企业的注意力偏离管理。
如果你想想限制公司软件质量的原因有哪些,并问问你的同事、领导及同行。你会发现管理性制约的比例,将远大于技术性制约。这个结论,在我们进行咨询服务时,也可以被验证:企业对质量问题的担忧,集中在没有尽头的需求与连续不断的需求变更,随意的进度,不充分的测试时间、缺乏业务理解以及管理没有客观标准等方面。这些问题都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且都可以通过有序的管理得到改善。即使企业具备优秀的技术能力,也会由于过程定义不清晰、技术部署实施时的协调问题、以及过程管理不善等因素,而备受掣肘。因此,在管理问题得到足够重视和解决之前,技术根本不可能充分发挥作用。
什么才与质量密切相关?
C答案:过程
表面亲密度:
实际亲密度:
卡耐基梅陇大学软件工程学院的研究表明,企业可以关注以上三个维度,来开发与保持高质量的产品及服务。而将人(People)、工具与设备(Tools & Equipment)、工序与方法(Procedure & Method)这三个维度串联在一起的是过程(Process)。过程使业务方式协调一致;过程支撑业务的规模化发展与术业精进的知识整合;过程还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对业务趋势的把握。专注于过程,可以为企业提供应对不断变化的世界所必需的基础设施与稳定性,并可以最大化人的生产力,以及技术使用的竞争力。(《CMMI for Services, Version 1.3》)
上一篇我们在意识上明确了质量的重要性,接下来PM应建立的是过程管理意识,准确定义项目组的过程现状,并不断提升过程能力。
CMMI是目前软件行业用于过程改进的最佳模型,无论公司是否实施过CMMI,也无论以何种目的实施CMMI,PM都应该正视CMMI的权威与价值,并在项目组范围内,以改进为目的,践行CMMI的优秀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