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老大难” - 沟通与协调

很多程序员升为PM后,发现这个“官”,干的都是“无关紧要”的事——

上午,进度沟通会 

中午,技术实现会 

下午,需求变更会 

晚上,Bug Review 

……

 

每天做地最多的,就是听不同的人聒噪,哪有敲代码的键盘声来得爽?于是他们就迷茫了,是不是自己根本不适合做管理,应该回到技术序列呢?

我们的故事,是这样开始的……

A公司:创业阶段,刚接到一个新项目,定制化内部管理软件

PM:Patrick,由于开发能力强,刚晋升PM

销售:Sara

工程师:Elsa

客户接口人:Jack

……

Sara:“Hi Patrick,客户要更新logo,走什么流程啊?”

Patrick:“小事儿,你直接发给Elsa吧,抄送我一下就好了。”

Sara:“Ok。”

Elsa收到邮件,心想这个需求着实很简单嘛,把手头上的关键代码写完,再处理喽~

很快就到了客户验收的那天。

由于这个项目进展顺利,内部测试结果也不错,大家都信心满满。Sara还特意通过客户接口人Jack,邀请了客户副总一起参与,好加速评审流程,尽快回款。

Patrick打开了软件,正准备激情演示。客户副总冲着自己的接口人发话了:“Jack,咱们换新logo了,你不知道么?”

Jack一脑门子汗,质问Sara:“一个月前就给你新的了,为什么没改?”

Sara看着一样蒙圈的Patrick,强忍着愤怒,和颜悦色地跟客户说抱歉,并承诺半个工作日内,一定完成新logo的修改。

客户副总严肃的态度,让Jack变得吹毛求疵。验收会好歹结束了,但留下一大堆修改意见,也影响了后面客户的整体满意度。

这是个典型的有沟通、没协调的例子。

此话怎讲?我们先来明确一下,到底什么是沟通协调。

“近代管理理论之父”巴纳德(Chester Irving Barnard)认为,“沟通是把一个组织中的成员协调在一起,以实现共同目标的手段”。

这个定义,真是让人惊艳!因为,它挑明了“沟通”与“协调”之间的暧昧关系——艺术色彩的“沟通”与目的性的“协调”。

沟通是为了协调,而协调是为了:

  1. 一致理解关键共享信息

  2. 做出工作承诺

  3. 完成工作

到底怎么沟通协调,才能高效完成项目呢?

管理从无序发展到有序,从没有过程到标准过程。在标准工作过程出现之前,团队成员的沟通协调没有参照,只能依赖个人技巧。这恐怕也是拍马屁能升职的原因之一吧。当标准过程逐渐产生后,我们就要把沟通和协调的部分,定义到工作过程和相应人员的职责中去最大化降低工作依赖关系间的沟通协调壁垒。这样做,可以识别清楚有工作依赖关系的干系人,明确沟通协调的内容,按照工作流程和岗位要求,获得干系人的工作承诺,从而进行整体的沟通协调计划。大家在整个项目中,也就可以参照沟通与协调计划开展工作了。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A公司貌似是有流程的,也有明确的干系人关系与职责,Elsa也没不承诺修改。可问题是,Elsa把改logo的优先级放得很低。这时候,对过程的监控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作为PM需要将沟通与协调的结果纳入监控管理的范围。监控,也是标准过程的一个部分。说到这里,整个项目内的沟通与协调的管理过程才算完整。

沟通与协调,项目管理,项目经理

  • 识别工作依赖

识别工作依赖

  • 沟通与协调计划

沟通与协调计划

  • 沟通与协调的执行

沟通与协调执行

  • 监控

监控

 

尽管说话的艺术对沟通有极大的帮助,但我们无法奢望每个人,都成为语言艺术的大师。因此,在工作的环境中,我们要求的沟通与协调是以完成工作为目标的。

敲黑板,划重点↓↓↓

为了达成这样的目标,同时减少语言艺术等因素带来的干扰,我们要将沟通与协调定义到基本的工作过程中去,并进行管理和优化。

工作过程不仅包含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及其之间的关系,还一定要包含执行这些工作任务之间的不同角色的职责与关系。

从实操层面来说,完整的沟通与协调管理,需要关注四个方面:识别工作依赖、沟通与协调计划、沟通与协调执行,以及监控

 

凡奉首页    管理实践    CMMI管理实践    “万年老大难” - 沟通与协调
创建时间:2018-10-31 00:00
收藏